“鼻涕君”正派还是反派?鼻涕,大家都很熟悉
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对“擤鼻涕”比较熟悉
因为大家对待鼻涕的方式很一致
擤到纸巾上的时候先别扔,看一眼
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流鼻涕,一是哭泣,二是生病
哭的时候流的鼻涕多半是清的,
但是生病后鼻涕的颜色就会变得“五彩缤纷”
细心的妈妈们一定不难发现,
其实不仅宝宝如此,大人也会经历这个过程
其实流鼻涕可是“好事”
鼻涕虽然看起来有点恶心,但它却是身体不可或缺的健康卫士!
正常情况下,人的鼻腔黏膜时时都在分泌黏液,以湿润鼻腔,湿润吸进的空气,并粘住随空气吸入鼻腔的粉尘、微尘和微生物,这就是鼻涕。健康人的鼻腔每天约可产生几百毫升的鼻涕。鼻涕中的一小部分随空气而蒸发,一小部分干结后形成鼻屎,而剩下的绝大部分则被我们不知不觉地吞入肚中(鼻黏膜上的纤毛从前向后摆动,鼻涕被推往咽部,吞进肚子)。
自动跳过,别看:
鼻腔粘膜上长着纤毛,随着纤毛的前后摆动,鼻涕会送到咽喉部,所以每个人都“吃”过自己的鼻涕!
鼻涕颜色不同代表不同健康信号
正常流鼻涕的情况
哭闹
鼻泪管与鼻腔相通,宝宝哭闹时多余的眼泪顺着鼻泪管来到鼻腔,来不及蒸发的眼泪就变成鼻涕流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常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原因。
冷空气刺激
不只是宝宝,我们成人也会在天凉的时候流鼻涕,这其实是一种体内温度调节机制,宝宝气道短,遇到冷空气更容易流鼻涕。(广东人吃辣也会流鼻涕)
粉尘刺激
宝宝鼻腔中还没完全长出鼻毛,当粉尘过多时,鼻腔容易受到刺激,大脑便发出“分泌鼻涕,冲走粉尘”的信号。
不正常鼻涕
清鼻涕流不止
感冒早期
清水样的鼻涕源源不断地从鼻子里流出来,这种情况常见于感冒早期。这是因为感冒后,身体想要尽快把鼻腔里的病原冲走,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分泌出了更多的鼻涕。这个时候不应该阻止鼻涕流出,应该让鼻涕流出来,排出病原。
过敏性鼻炎
如果宝宝流的一直是清鼻涕,量很大,还伴有打喷嚏、鼻子痒痒等症状,要注意了:宝宝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时大量流清鼻涕,其实也是身体想尽快排出鼻腔里的过敏原。
鼻涕变浓、变白了
病毒性或细菌性感冒2~3天后,呼吸道炎症会让鼻涕变稠,或者变白。
病毒、细菌都会导致炎症:
①病毒性感冒:鼻涕变稠后,体温会好转。
②细菌性感冒:鼻涕变稠后,体温不会好转。
更进一步,鼻涕变黄或变绿了
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免疫系统打响反击战,大量白细胞涌向感染部位追杀病原体。
一番大战过后,白细胞会将这些“入侵者”,吞入身体里,然后同归于尽。病原体残骸和白细胞被排出到鼻涕中,呈现出黄色或者绿色鼻涕。
一般而言:
如果出现黄绿色鼻涕,没有合并发热、头疼等不适,多半是病毒性感冒,10~14天便会自愈;
如果出现黄绿色鼻涕,还出现了发热不退、恶心、头痛等,可能是细菌性感冒,建议看医生。
鼻涕变红了
这往往是鼻出血的表现,背后的原因有:干燥、外伤、炎症等。
比如感冒时,鼻粘膜处于充血状态,一直擤鼻涕就容易让鼻粘膜的毛细血管破裂,使鼻涕带血丝。
建议:不要让孩子挖鼻孔,及时纠正坏习惯。
棕色、褐色鼻涕,太脏了!
这么重口味的鼻涕,多半是因为吸入的脏东西如灰尘、粉尘、二手烟等多了,鼻毛将它们过滤下来,混合到鼻涕中,就会使鼻涕变成棕色或褐色。
大家平时是怎么擤鼻涕的呢?
两个鼻孔捏住一起来?错!
双管齐下擤鼻涕的方法,不仅会令鼻腔气压迅速上升,很容易造成鼻腔黏膜损伤、鼻出血;而且还会让鼻涕有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导致中耳炎的可能。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是:
一侧一侧地擤
上半身稍向前倾。
将纸巾展开覆于鼻上。
压住一侧的鼻翼堵住鼻孔,朝另一侧鼻孔缓缓往外呼气,鼻涕就可顺利被挤出。
折叠纸巾,并且擦拭鼻孔外的残余鼻涕后,将纸巾揉成团丢入垃圾桶。
另一侧的鼻涕,重复以上步骤。
将鼻涕咳出来
扬起下巴,按压一侧的鼻翼。
鼻子用力往后吸,将鼻涕吸到咽喉,不要吞下去。
把吸到咽喉的鼻涕咳到纸巾上,纸巾揉成团丢入垃圾桶。
另一侧的鼻涕,重复以上步骤。
擤鼻涕时切记不要太用力,若是耳朵听到嗡嗡声,这就提醒用力过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