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到中年,对自己狠点,就做5件事
TUhjnbcbe - 2025/2/26 18:39:00

人到中年,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不能熬夜,熬一次夜,不仅第二天精神不好,甚至得好几天才能恢复;

没时间运动,工作家里一堆事,都知道运动利于健康,可是没时间啊;

吃饭口味越来越重,酒越喝越多,烟越抽越凶,身体越来越差;

没时间学习,或者不知道学什么,年复一年,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得过且过;

情绪不稳定,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烦躁的事很多,舒心的事很少。

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培养。

工作上抗压能力越来越差,又要时刻面临来自年轻人的挑战。

是时候该停下来了。

人到中年,最应该先爱地是自己。因为自己被那么多人需要着、惦记着。

那怎么好好爱自己呢,可以从5件小事做起:

一、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听着很简单,可是落实到一日三餐,都认真吃饭,那就不简单了。

为什么要好好吃饭,因为不好好吃饭,危害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闺蜜小美最医院。一问原因才知道,她居然得了胆结石。

小美平时心平气和,也爱运动,家庭也和睦,怎么会得胆结石呢?

原来,一方面她长期不吃早餐,这样可以多睡一会,然后急匆匆去单位,然后早餐午餐一起吃。

还有一方面,她吃饭特别快,恨不得快点吃完,把吃饭当成了任务。

时间长了,病就找上来了,小美再也不敢不吃早餐了,可是胆结石也会一直伴随着她了。

好好吃饭,是一个人对自己最起码的负责。人到中年,吃饭尽量别按个人喜好了,试试怎么健康怎么吃。

比如早饭好好吃,一定喝点粥和汤水类,暖暖胃;

午餐尽量不点外卖,外卖一般比较重口味,如果非要点,尽量选择清淡些的。

晚餐少吃点,这点特别重要。很多时候,忙活了一整天,晚上终于可以犒劳一下自己的胃了。

可是晚上吃的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对身体没啥好处。

病从口入,爱自己,从好好吃饭开始。

二,好好睡觉

网上有句高赞的话,可以形象地形容熬夜状况。“敷最贵的面膜,熬最长的夜。”

都知道熬夜不好,可还是会熬,为什么呢?

一方面,舍不得睡。很多时候,总觉得,只有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

白天的时间会被各种杂事分割,不受个人掌控。

比如宝妈们,最幸福的时候,可能是“娃睡了”。

等娃睡了,终于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了。怎么舍得睡。

一方面睡不着,人到中年,不少人被失眠困扰。越想睡越睡不着。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滋味不好受。

除了这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离不开手机。

你会睡前看手机吗?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好不容易忙完所有的事,终于可以躺下了,不自觉地拿起手机,还暗暗告诉自己,就看一会。

结果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

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越看越兴奋,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其实想要好好睡觉,也不难,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1,买个小闹钟,定好起床时间,然后闹钟响了就起。起不来可以暗示自己,早点起,可以更健康更美丽。

2,睡前把手机放到够不到的地方,可以是别的房间。一开始可能不习惯,多试几次就习惯了。

3,枕边放本爱看的书,睡不着的时候看一看,慢慢就困了。

4,睡前不喝咖啡、不喝茶,改喝温开水。

5,睡前泡泡脚,也有助于睡眠。

6,睡前回忆一天值得开心和自己做得好的事,帮助开心入睡。

其实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就好。只要有意识地去尝试改变,睡眠肯定越来越好。

三,好好运动

运动使人健康。老少都知道。长时间不运动,坏影响会慢慢显现,抵抗力会越来越差。

可是没时间运动怎么办?其实可能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整块的时间。

没有整块时间没关系,碎片化时间运动也很好啊。

同事小雅这方面就做得特别好。

小雅比谁都忙,自己35岁,孩子6岁,自己照顾孩子,还要工作。

她就是抓住所有的机会运动。

比如早上坐地铁,从来不坐着,而是站着练拉伸。

到单位了,从不坐电梯,而是走楼梯。

在办公室,工作时给自己定闹铃,坐一个小时,就站起来工作一会。

晚上回到家,吃完饭肯定站起来走走。

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运动,她收集了不少适合亲子做的运动,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做。

既可以好好陪孩子,也可以锻炼自己。

小美看起来就像二十多岁,而且皮肤特别好,面色红润,这些和她的碎片化运动分不开。

想健康就运动,想快乐就运动,小美的例子可以参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动起来吧。

四,好好学习

这里咱们不提专业技能,不提各种能力,就说一点,就是学习养生知识。

其实最好的保健医生只能是自己。

试想一下,身体不舒服时,自己就可以简单处理,而不是慌乱地找医生,是什么感受?

毕竟生命有时很脆弱,真的等不起。

比如一次小感冒,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拖久了,就有可能引起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那得多遭罪。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自己懂些养生,也能更好地照顾身边人。

那怎么学习养生呢?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尝试两个思路:

1,向内求: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比如把自己和亲友的患病经历都总结起来,看到背后的规律和应对方法,时间长了,也能久病成医。

2,向外求:跟专业人士学习。现在只要想学习,那就太便利了。网络、书籍等,只要用心找,都能找到。

说到底,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最关心自己。

所以好好爱自己,从学点养生知识开始。

五,好好养心

俗话说:“要想不生病,除非修心性。”

修心太重要了,毕竟90%以上的疾病可能都是憋出来的。

咱们看看身边的长寿老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心性好。

什么叫心性好呢?无外乎心性豁达、活得率真、阳光乐观、处事淡然等。

那怎样才能修心性呢?可以试试修心4定律。

1,站得高:遇到事情,站到事情之外,就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了。

就像一只小鸟,飞得很低,它就只能看到一棵树。可是一只鲲鹏,飞得很高,就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

这个高,指人的认知。如果认知上了高度,就像鲲鹏一样,在高空俯瞰生活中发生的事,又怎么会再耿耿于怀。

俗话说:“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内中藏。能到墙外走一走,不是神仙亦命长。”

2、看得远:什么叫看得远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信仰。

有了信仰,就有了生活的支撑,就不会迷茫。

美国研究发现,有信仰的人比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平均寿命要多七年。

那怎样才能有信仰呢?很简单,只要认定某个方向或某种思想就可以。

就是选择相信什么,或是坚持什么。

比如相信“真善美”,那就追求真善美;

相信“做事对得起良心就行”,那就做事对得起良心;

相信“有舍才有得”,那就去多付出.....

有了信仰,就有了为人处世的标准,也有了内心的力量源泉。

就不会被琐事牵制着走,而是掌握主动权,过自己的人生。

三,想得开:想得开,特别好理解。就是别把自己卡在情绪里,遇事不纠结,别往心里搁。

为什么想不开,很多时候就是走进了思维的死胡同。

要么是情绪消极、要么是性格偏执、要么固定思维、要么自我干扰.....

怎么才能想得开呢?其实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想,就会有很好的改进效果。

也就是“转个弯”。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的弯”。

回头看看,之前觉得自己怎么都过不去的事,不也都过去了吗?那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四、活得透:什么叫活得透,就是活得像风箱一样,里面是“空”的。

没有太多的占有欲望,不为外物所累,不过度期待结果,只是享受生命的过程。

那怎么才能活得透,看着很玄,其实也可以很简单,那就是顺其自然。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过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

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会释然,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

人到中年,生活艰难,更要好好爱自己。只要先好好爱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爱别人。

爱自己从小事做起,好好吃,好好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愿每一个中年人都能被岁月温柔相待,健康,开心。

#情感#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到中年,对自己狠点,就做5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