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最标志性的活动就是吃粽子,古人还会喝雄黄酒,在门前挂上艾草、菖蒲等,但你知道这些习俗背后的养生意义?
“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又叫端阳,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是一年中阳气非常隆盛的时节。《内经》里面讲到“重阳必阴”,阳气隆盛到了极致之后,它就会转向阴,端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阳气处在极端隆盛状态的时节。
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古人通过饮食、挂艾草等行为,达到避瘟驱邪、驱除蚊虫、芳香化湿、醒脑健脾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雄黄、艾这些都是热性、温性的东西,为什么在阳气最隆盛的时候,反而要去用一些呵护阳气的方法呢?
阳气在表易内虚
天气那么热,按照常理应该弄一点凉性的东西,吃些西瓜什么的,是吧?大家在端午反而不是吃西瓜,而是喝雄黄酒。这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这样的一些民俗,它是有深意的。
阳气往外扩张的时候,内在就空虚,里面是寒的。所以为什么《伤寒论》里面讲了五月的时候,夏月的时候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冬月的时候反而阳气在内,胃中反而是烦热的。所以大家在东北这种到冷的地方,反而吃凉菜特别多。
为什么我们要冬吃萝卜夏吃姜,就不找医生开药方呢?就是因为夏天端午的时节,它的趋向是阳往外走,内在是虚冷,是寒的,所以对内在阳气的呵护尤其重要。
这时候再去喝冷的,内在越冷,阳气就越不往里面走,而越往外走,你就越觉得热,就是这个结局。实际上我们身体里面温暖之后,阳气就可以往里面走,身体对热的耐受性就比一般的强,反而不那么害怕环境的热。
越是盛夏,越要注重防寒
在盛夏的时候阳气隆盛,就意味着整个机体是欣欣向荣的,阳气向上、向外扩展,表现在我们的皮肤上就是毛孔是打开的。
但是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现在室内温度跟外面相差可能有10度,对吧?我们在外面很热,整个毛孔处在开放的状态,突然间进到室内怎么样?如果我们调节的能力好,肌腠就会突然关闭,因为它要自我保护。
而身体的汗,被蒸腾起来的水本身要透过体表散发出去,跟外面去交、天地去交的时候,但是突然间遇到寒,机体要自我保护,肌腠就会突然间关闭。
这样一个内外交通的通道突然地关闭,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蒸发起来的这些水突然间凝聚了,就停在肌腠,停在体表,就会变成中医讲的湿、水湿。而这个水湿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百病皆湿,因为这个湿最后就会障碍人体的气化。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机体的阳气不是那么旺盛,反应不是那么灵敏,寒进来之后肌腠不能够迅速关闭,这个寒就会长驱直入,带来很多的问题。
如果不小心受了风寒,或者出汗时碰了凉水,可以赶紧喝些热水,温暖身体,把寒湿赶出去。
可以常备些红糖姜片,里面以干姜为主,而姜既散湿暖脾胃,又能打开汗孔,能从内部开始带着阳气把风、寒赶出去。
红糖和生姜是一对绝妙的搭配:红糖生湿,生姜祛湿;红糖止汗,生姜发汗;红糖补气,生姜升散,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
更重要的是,红糖味甘,甘味入脾,我们吃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把脾胃温养好,红糖姜片的搭配可谓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是寒湿、阳虚的朋友,加上红糖姜片的温热,内外夹击,可以把体内的陈寒积聚赶出去。如果你总是手脚凉、腰腹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的话,对着镜子看看舌头,要是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也偏白厚,每天吃3片红糖姜片。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受寒。户外汗淋淋的突然跑到空调房里,或者下午淋湿了没及时换衣服,回家嚼1片红糖姜片,微微出点汗,这样寒气就赶跑了。
还有最典型的「冷胖子」,就是经常出汗但汗都是凉凉的,容易肚子疼,大便不成形,喝水都胖的胖子,那红糖姜片往往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这样的胖子通常寒湿都比较重,脾胃运化不好,身体水液代谢不畅。红糖姜片正好祛寒排湿,温阳健脾,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人就会眼看着变苗条了。
也有朋友会问,小孩子能吃红糖姜片吗?小孩子是纯阳之体,通常用不着刻意去温阳。但也有不少孩子从小爱吃冷饮冰糕,把脾胃伤得不像话,出现挑食,胃口不好,吃一点点就饱但又很快会饿,而且瘦弱、脸色发白,老喊肚子疼。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情况,那也可以每天喝少许红糖姜片调治。
红糖姜片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姜。这款姜茶的姜来自安徽铜陵的白姜,贡姜级品质,姜味很足,发汗解表非常棒。红糖是云南苗族的,道地选料,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每包真空包装,干净卫生、方便携带。
端午要注意这3点
一、饮食清淡,健脾和胃
从中医饮食的养生观点来看,端午时节我国已大部分进入暑热夏季,饮食应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而且营养全面的饮食为主。
每年到端午节,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中医学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粽子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妙法,也必然成为“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也很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当然,食用粽子时也应有所节制,进食过多反而会不利于消化,阻碍脾胃的升降之性,导致便秘、腹胀等症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日常生活中要对脾胃多加照顾,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吃点姜。古人孔子就是一个养生家,他在很多文章中说“不撤姜食”,离了姜就不吃饭。
中里巴人认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气血也上去了!许多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压等都与脾胃不好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常吃醋泡姜,对于三高、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今年已岁高龄,却依旧身强体健,其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常年食用醋泡姜。
以前路老的脾胃功能不太好,常容易呃逆、胃胀,在坚持食用醋泡姜后,脾胃问题有了明显改善。
注意:
有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目眩耳鸣、舌红少苔等症状的阴虚火旺人群,不宜食用醋泡姜。
醋泡姜特别适合: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寒性咳嗽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寒湿之人(有白苔重的人,吃了醋泡姜,舌苔变得史无前例的干净)
·痰湿肥胖之人
强烈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促进消化。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开的感觉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过瘾,辣的温顺。孔子也是爱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过量。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因为太好吃,晚上忍不住又吃了两片,发散之力收敛,而不会有太多升阳兴奋的作用,晚上也睡得很安稳。(不过对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慎)
姜吃完了,还会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过的醋,更加开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轻松度过这个炎炎夏日。
二、适量运动,强健体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以祛病健身。端午节开始,夏季到了阳气最旺的时节,但天气炎热,动则汗出,并受湿邪重着影响,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容易犯困、懒得活动。
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同时天气较烦闷,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出现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甚至可导致精神疾患。因此,到了端午前后采取正确地适度运动,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是有益健康的。
运动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适宜运动,动静相宜,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相济,形神共养。
端午期间最好的运动,莫过于划龙舟了。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当然,龙舟只是一时之事,端午前后要想保持健康状况,不妨坚持一项长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等等适度的有氧运动,出出汗,也可以达到内外通达,阴阳平衡,强健体质的作用。
三、芳香化湿、避瘟驱邪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采用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的方法。艾草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
自古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都挂上艾草。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
再比如,插菖蒲,佩戴香囊,用苍术、白芷等熏香,用柚子叶洗浴,都是为了芳香化湿化浊,增强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