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导读:“立秋到,四不做”,立秋节气临近,哪4件事不能做?看看也无妨
正所谓“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年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就要迎来今年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根据古人“四立”的说法,立秋到了,也就意味着秋季到了。
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朋友又要开始为秋收而忙碌起来了。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而古人对于立秋节气也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在立秋节气以后还有很多的习俗和禁忌。
其中农村老人就常说“立秋到,三要吃,四不做”,那你知道具体是啥意思吗?到底哪四件事不能做呢?
三要吃
①立秋要多吃肉。
在古代的时候,流行立夏、立秋节气称人的习俗,就是立夏的时候称一下有多重,然后立秋的时候再称一下。
这样做就是为了贴秋膘作为参考的,看一下减少了多少斤,然后再补回去。
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贴秋膘,可不是盲目的进补。而贴秋膘就要多吃肉,这个也就是常说的“以肉补肉”。
因为夏季的时候气温高,人的食欲不佳,再加上饮食清淡,许多人体重会减轻。
而到了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凉快了,胃口也大开了,就要多吃点肉,补偿夏季的损失。
②立秋吃西瓜
这个习俗估计大家都有听说过,立秋吃西瓜,也被称之为“啃秋”,有些地方也叫它“咬秋”。
因为这个时候酷暑难耐,人也热得心烦气躁的。在立秋的时候吃西瓜,寓意着炎炎烈日的时候,把秋天咬住了,这样后面就不会再热了。
在有些地方,还说立秋吃了西瓜,孩子们就不会长秋痱子了,也不怕秋老虎了。
③立秋喝秋水
这是在我国广大西南和西北地区流传较广的一个习俗,所谓“秋水”,就是指凉白开水。
在这些地方,到了立秋节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烧一锅大白开水,然后一家老少都要各饮一杯。据说既能消除积暑,又能防止秋季闹肚子,小孩子也不会长痱子。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冷饮,喝果汁等,其实它们虽然降温消暑,但是解渴作用却大打折扣,最好的还是白开水,或者是淡盐水。
立秋四不做
1不要再盲目贪凉立秋节气以后,气温虽然很高,但是凉风也到来了。
这个时候,可不要盲目的贪凉,这样对身体不好。
像很多人现在天一热,就打赤膊,或者是整日整夜的吹空调。可是到了立秋以后,因为人体刚刚经历过高温天气的消耗,此时免疫力相对较低,再加上立秋后温差较大了,受到凉风侵袭,人很容易感冒生病的。
所以立秋以后,就不要打赤膊了,千万不能赤膊睡觉,而就算是开空调也要节制。以免以前的一些老毛病“秋后算账”。
2不要暴饮暴食到了立秋以后,因为气温逐渐降低了,人的胃口也逐渐变好了,很多人听到了要贴秋膘,这样冬季才不怕冷,所以就各种海吃海喝,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立秋以后,切记不能暴饮暴食。
并且在饮食的选择上面,尽量少吃冰镇的冷饮、饮料、要多喝粥,汤,这样适当的暖胃,同时还要吃有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不要凉水洗澡有很多的年轻人,喜欢在夏季的时候用凉水洗澡。特别是晚上睡觉前,洗一个凉水澡,给身体降降温,这样好睡觉。
但是立秋以后,这个习惯就要改一改了。
因为立秋以后,早晚的温差开始增大了,水的温度也要低很多了。
同时前面也说了,立秋以后人的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如果继续用凉水洗澡,就很容易因此而着凉、感冒。
4不要乱加衣物立秋以后,天气凉快了,怎么还不能添加衣物呢?其实这个就是古人所说的“春捂秋冻”,适当让身体冻一冻,反而更有好处。
有些人总是认为,只有穿得暖暖和和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样才不会生病。
其实古人所说的“秋冻”的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可以在秋季的时候,适当的少穿一点衣物,并且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
不过这样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老人、孩子抵抗力弱,肯定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自己能接受度为限度。
因为立秋以后还不太冷,天气依然很热,而穿得太多,反而还容易出汗,这样身体被汗湿的衣服捂着,以免导致出汗伤津。
结束语
8月7日就要立秋了,天气也就快要凉快下来了。
以上所说的“立秋到,三要吃,四不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大家既然看到了,那还是要注意下。
这些也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经验,还是值得继续传承下去的。
在你的家乡,立秋节气有哪些习俗呢?又有哪些讲究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