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清水塘等大批传统产能退出,还一江碧水
TUhjnbcbe - 2024/5/18 16:13:00
白癜风可以吃文蛤吗 https://m.39.net/news/a_5670676.html

清水塘等大批传统产能退出,还“一江碧水”之后——

株洲高质量增长靠什么?

正在运行的智轨列车。

北汽株洲生产基地。钟跃能摄

北汽株洲基地第万台车下线。

轨道交通是株洲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图为一名小朋友靠近一个列车模型窗户观看里面的布置。

田超徐行摄

中国动力谷大厦。

株洲汽博园赛车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工信厅提供)

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报道(四)

周佳谭小洋

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杜家毫来到清水塘,宣布三一能源装备园、绿地滨江科创园开工。不见烟囱,没有异味,恢复成一张“白纸”的清水塘老工业区开启了“重生”新征程,也正式拉开了株洲产业转型发展的大幕。

还清水塘“一池碧水”之后,株洲市经济增长靠什么?

历经动能转换、爬坡过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后,一组年终数据给出答案:年,株洲市工业投资增长31.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7.5%,均居全省第一;中国动力谷“3+5+2”产业增长16%,占到全部工业比重的75%;新增“四上”企业突破家,万元GDP能耗下降5%,高质量发展评价位居全省前列!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作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株洲市坚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聚焦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动能,围绕“3+5+2”产业体系,主攻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制造产业,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特征的中国动力谷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引领经济新活力

年,株洲高新区的创新成绩捷报频传——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被纳入“国家队”,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部地区国家级园区和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成员,株洲高新区已拥有“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32个,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指数、创新创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的重要支撑指标。年6月,动力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获评孵化器行业最高级别荣誉称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株洲高新区第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些只是株洲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占据发展“智”高点的豹窥一斑。

近年来,株洲市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装备创新、“两化”融合等重点工程,推进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推动产业链发展迈向中高端。

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在这里投运,12米纯电动智能驾驶客车在这里首发,中车时代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客车智能化工厂等企业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成功获批中国移动全国5G试点城市……如今在株洲,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8件,仅株洲高新区,就已诞生了11项世界第一、93项全国第一;全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达到8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有望达3%。

“创新”早已流淌在株洲人血液里。“株洲元素”正源源不断地走向全球,踏上世界领先“新征途”,成为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投资亿元建设的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构建“一圃两器一基地两中心多园区”的发展格局,不断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及科研创新团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搭建引进各类创新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多元化运营孵化载体,目前,有家入驻企业,吸引了24位院士专家带着项目落户,90多项科研成果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引擎”。

近年来,株洲市在实施“万名人才计划”基础上,全面落实“人才新政30条”,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每年可提供10万名产业工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全面打通职教城与企业用工招聘的渠道,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高端人才研发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年引进科技人才名,为重点产业名高层次人才兑现税收奖励万元。组织60名优秀企业家赴德国深造,组织0多名高管赴海尔集团等游学实训,培训企业班组长、电工和焊工多人次。如今,株洲市已拥有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6个,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余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11项。

依靠创新,昔日“天上灰蒙蒙,地下满地尘”的株洲已摇身变成“智造”的绿色海洋,株洲这个老牌工业城市正以澎湃动力叩开全球“智造”大门,奋力崛起。

产业赋能强劲发展“磁力场”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

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链企业逐渐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产业链生态圈也日益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阵地。如何让产业链形成“强磁场”?产业链招商是关键。

去年10月28日,株洲·中国动力谷汽车产业博览会开幕。会上,中南集团产业园项目、远洋资本(中科致知)株洲教育城项目、通联支付平台项目等34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三类强”项目,产业或产业配套项目占比超过80%,总投资额超过亿元。

年,株洲高新区在产业链中精准“出击”,全方位做好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龙头企业,加强项目前期的跟踪和对接,将产业链做精做强。年,株洲高新区营业收入、技工贸收入双双突破亿元,在全省园区新型工业化考核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第一,全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估中综合排名第二,荣获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外资吸引力强县市区等称号,一跃成为株洲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株洲高新区产业发展只是株洲抓项目、兴产业的一个缩影。从“广撒网”到精准招商,株洲市树立产业链思维,持续推进制造强市行动,实现了产业链的“强身聚核”。株洲市重点项目投资过千亿;省“五个”和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一智慧钢铁城和能源装备园、绿地滨江科创园等个项目开工建设;株洲信息港、华录数据湖等项目加快建设;湖南移动大数据中心一期、汉德车桥一期等个产业竣工投产。

为更好地释放“磁场效应”,让产业、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汇聚,株洲市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围绕“3+5+2”产业体系,加速新旧能转换,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年10月27日,落户株洲高新区10年的北汽生产基地,迎来了第万辆汽车下线。10年间,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还先后建成两个现代化的工厂,一跃成为北汽制造中坚,并带动株洲齿轮、延峰汽车装饰、元创汽车等零部件配套企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年北汽株洲分公司整车生产量达到1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8万辆,同比增长.3%。前11个月,推动汽车制造产业同比增长69.2%。以“智造”引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不断释放出磁场效应。

从年产30万台计算机整机,到具备年产万台计算机整机能力,湖南长城只用不到三年时间,便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并吸引了麦格米特株洲基地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以“湖南长城+麦格米特”的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的龙头企业,强势带动电子行业保持稳步增长。年,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已累计完成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24%,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正让株洲全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如今,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三驾马车”保障了株洲经济的稳中求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为株洲经济“强筋健骨”;服饰和陶瓷两大传统产业正走出一片新天地。株洲市产业集群实力日益强劲,产业发展磁力正源源不断地得到释放。

环境给力筑就企业暖心巢

人才,不如北上广深高手云集;区位,不及沿海沿边城市开放;地价,比不上中西部一些地方优惠。产业项目蓬勃发展,产业链逐渐迈向中高端,株洲凭什么?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株洲市通过深入打造产业项目建设年和温暖企业行动,不断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强化保障,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园区企业的政务服务平台,涌现了“保姆式”服务、“一站式”审批、“背对背”测评、抖音推介等特色服务。先后建成赛宝计量、国基认证、陶瓷检验、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等制造业服务平台,市中小微企业成长服务公司获评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晟全肽获“创客中国”大赛全国一等奖。株齿成功获批全省首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床项目。

——开展温暖企业行动。株洲市已连续3年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年打造了“线上”与“线下”的帮扶网络,举办了“惠企政策大巡讲”、“创响三湘,减税降费进园区”等余项主题活动或特色工作,构建了温暖在实处、温暖在宽处、温暖在深处、温暖在高处的株洲模式。目前,株洲市已聚集各类服务平台余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家、市级家,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为解决企业“缺钱、缺人、缺管理、缺技术、缺市场”等突出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年,株洲市收集企业问题3个,办结个,办结率为99.1%。

——全面强化金融保障。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中企云链和中航云信等产业链融资平台,累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62亿元。全面推广以应收账款质押的产业链金融。加强银企合作对接,面向全市征集企业融资需求,推动家小微企业与22家金融机构现场签约,授信金额达到亿元。年1-11月,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亿元,增长15.1%。

重任在肩,任重道远。株洲市将持续增强创新引领作用,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踏上新时代株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水塘等大批传统产能退出,还一江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