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报社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
TUhjnbcbe - 2020/6/18 10:17:00

报社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


6月7日下午19时左右,晚餐后我正准备出门,突然手机响了。对方传来报社领导刘唯一略带低沉的声音:"全忠,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咱们的老社长吴梦达去世了。"闻之此讯,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禁不住潸然落泪。


万万没有想到,几天前我专门到北京看他时,老吴还乐观的向我谈了手术情况,也谈了今后的工作,想不到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他就溘然长逝了。扼腕痛惜,报社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我们也失去了一位好兄长。


吴大哥走了,走的是那么的突然。至今他的音容笑貌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就在六月初的一天,我驱车到老吴的下榻处去看望。他虽然在北京做了开胸心脏手术,身体消瘦了许多,但精神状况很好,言谈话语中仍不失他多年养成的随和简朴风格。在小会客室,他撩开略显陈旧的汗衫,我看到他胸部愈合的刀口足有一尺多长。他说:"因为医院床位紧张,手术后在医院护理几天就回到了北京的外甥家。这样既方便了家人照顾,也减省了医疗费用。现在伤口已痊愈,再到医院检查一次,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我从内心佩服吴大哥的忍耐和毅力,也庆幸他的手术成功。当我问及他手术后的心脏状况时,老吴说:"心脏功能与手术前没啥区别,就是人工植入的主动脉瓣跳动太大,白天还不太明显,每到夜深人静时心脏突突的让人心烦。"他在不经意的微笑中,内心流露出一种难以言状的苦楚。作为多年相交至深的朋友,我体味到他的心理负担,也只能劝慰他说:"这是暂时的手术不适应症,过一段时间习惯了也就好了"。


因为老吴手术后身体很虚弱,我还要当日返回唐山站,我们在一起呆了不到20分钟就匆匆告别了。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竟成了我们的永别。


老吴年长我一岁,可以说我和他都是报社的老人。较之一般新进入报社的年青人,我们之间的工作接触交往更多一些。


记得去年10月上旬,报社在迁西县青山关旅游区召开北片站发行工作会议,我和老吴住在一个房间,第二天我俩老早起床,就招呼隔壁的杨金文、王瑞*、常世荣一起沿着崎岖陡峭的长城古道攀援而上。老吴虽然已年届60,心脏又不好,但他在气喘吁吁中仍有说有笑,个把小时后和我们一起大汗淋漓的登上了青山关最高峰--八面风古城楼。站在山巅最高处举目远眺,我们不仅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感叹,也为吴社长的心脏功能经受住如此考验而倍感欣慰。当时我曾风趣地对老吴说:"全体与会人员就咱们五位起的最早,第一批登上了青山关最高峰,就冲这一点,老吴的心脏经得住考验,再活40年没问题。"大家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群山。但有谁料到时移病变,仅仅过了8个多月,吴社长竟散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我们凝重的望着吴梦达的遗像,回首往事,犹如眼前,历历在目。


记得当时的会议安排是三天,开完发行会后,大家将利用一天的时间游览迁西的名胜古迹。但是考虑到本报的发行还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吴梦达、刘唯一、韩绍君几位领导顾不上游山玩水,开完会就去了北京。几经奔波,多方联系,没过多长时间,上级就本报的发行定位有了明确的规定,为今后本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每每谈及此事,大家认为吴梦达功不可没。


人们或许清楚的记得九十年代中期,报社办公楼、宿舍楼艰难的建设历程,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由吴梦达一人挑头操劳兴建,从规划的一张张图纸到一砖一石,他精打细算,费心尽力。特别是他对每项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精神,体现了一位*的领导干部的高尚品德。


几年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报社在处于最低谷的关键时期,吴梦达第一个站出来,团结报社的中坚力量,仗义执言,不卑不亢,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他的原则立场赢得全体报社同仁的敬重。


在报刊整顿转型期,吴梦达同大家一起为了报社的生存和发展彻夜难眠,费尽心力。特别是对全省站的工作更是倾注一片热心。尽管自己年事已高,又有严重的心脏病,每到发行期,他深入到全省各站调研督导工作,从不言难。那种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让我们交口称赞。


这就是吴梦达的为人处事。这就是老社长吴梦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本报驻各地站为吴社长所写的挽联:


廉洁公正 恪尽职守 丹心天地可鉴


无私无畏 鞠躬尽瘁 忠骨同仁共仰


吴大哥永别了,我们祝你一路走好。


本报龙全忠2008年6月9日于唐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报社失去了一位好领导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