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典典
夏天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吹着空调,吃西瓜」了。
但,
当妈后就未必了!
很多妈妈来问过类似的问题:
宝宝怎么一吹空调就感冒?
宝宝究竟能不能吹空调?
婆婆不让开空调怎么办?
……
因为担心宝宝吹空调会着凉,很多家庭选择在夏天不开空调。
一位儿科医生朋友,他们科室每年夏天都会接诊不少热哭的宝宝。宝宝热得前胸后背都是痱子,痒得难受,不停抓挠又够不到,只能拼命哭。想想就知道有多难受。
还有的家庭,开空调之后,孩子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其实,得了空调病,并不是空调的错!
真正让宝宝生病的不是空调,而是错误的打开方式。
用对了,利大于弊;
用错了,反而损害宝宝健康。
什么是「空调病」?
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调病」。
其实,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说法。只是,人们习惯把吹空调引起的各种疾病症状,统称为空调病。
例如,因为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等。空调病多发于夏季,老人、儿童和妇女是易感人群。
宝宝得空调病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
1、室内外温差过大
宝宝比成年人更怕热,更容易出汗。
而且,宝宝的皮肤对于温度的调节远远不如大人。当室内外温差过大时,这种冷热交替的状态,会加重宝宝感冒的概率。
2、长时间呆在空气质量差的封闭环境
在封闭环境呆久了,人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等现象。
3、病*细菌趁虚而入
空调环境下,室内比较干燥,人的皮肤、鼻粘膜、气管粘膜等会流失水分,导致功能紊乱,各种病*细菌容易趁虚而入。
4、吸入了脏空气
长期不清洗的空调,就是一个细菌病*寄居地,过滤网上会吸附很多灰尘、细菌和螨虫。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曾发表文章称,家用空调散热片上细菌总量最高达个/每平方厘米,而且空调内部还有蜡样芽孢杆菌、霉菌、金*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如果不进行清理,直接打开空调的话,可想而知,吹到室内的都是脏空气。而人体很容易吸入这些灰尘、细菌和螨虫,从而诱发感冒、哮喘等各种过敏症状。
特别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免疫力发展还不完全,很容易生病。
既然使用空调有这么多弊端,还能放心地给宝宝吹空调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超过32℃就需要采用避暑降温措施,并推荐父母使用空调,从而降低SIDS(婴儿猝死综合症)。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空调使用方法,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宝宝应该怎样吹空调?
关于宝宝应该怎样吹空调,儿科专家崔玉涛给出了以下4点建议:
1、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每年夏天到来,空调启用之前,要清洗滤网。可以请专业的清洗人员上门清洗,也可以在家自行清洗。
方法很简单:
打开空调外壳,取下滤网,拿水冲洗干净就行了。
可以每个月清洗一次,甚至一两个星期清洗一次都不过分。
生活中有很多家庭,都不知道空调是需要清洗的。常年不清洗,宝宝的抵抗力又弱,这种情况下开了空调,原本是为了降温,却反而害了宝宝。
2、出风口不要对着孩子吹
不要将空调出风口对着孩子吹,也不要老是摆动空调的出风方向。在摆动的情况下,孩子总有一个角度能被吹到。
如果不好调节出风口风向,可以加装一个“挡风板”。
如果宝宝还很小,也可以在另一个房间里打开空调,然后将门开着,让冷空气慢慢过渡到宝宝所在的房间里。
3、温度要合适
开空调有讲究,可不是随便什么度数都可以。
有些宝宝,明明家里开空调了还是起了一身痱子,医生一问大人,开的29度!不起痱子才怪……
对孩子来说,24-26度之间是比较舒适的温度。
4、不要频繁开关空调
很多人开空调,是热的时候开,凉的时候关。频繁地开关,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冷的时候,人的皮肤血管会收缩,热的时候则会舒张。频繁开关空调,会造成这种情况:皮肤血管刚一收缩,又扩张,然后再收缩,再扩张……
一会冷一会热的状态,导致孩子的皮肤要快速适应不同的温度,而孩子本身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较差,容易生病。
正确的做法是:
合理地调整室内温差。如果带宝宝外出,可以提前将空调关掉,等宝宝适应后,再出门;
带宝宝回家后,不要突然打开空调,可以先给宝宝擦掉身上的汗液,等体表汗液干了之后再开空调。慢慢从高到低调整温度,最好不要一下子开到很低。
总之,只要正确使用空调,就能帮助宝宝安全度夏。
空调病,主要在于日常预防
空调病,主要在于日常预防。
除了前面提到的使用方法,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室内空气卫生
注意室内卫生,密闭环境下,最好不要在室内抽烟。
室内空气长期不更换,会产生大量细菌病*。可以定期使用消*剂,杀灭与防止细菌病*的滋生。
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不要呆得时间过长。每天定时关闭空调,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2、及时补充水分
空调房里呆着,人体水分流失较大,记得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3、每天保证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长期在空调室内呆着,不利于宝宝的健康,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可以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带宝宝出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End——
作者:典典,育儿专栏编辑,专注育儿和儿童心理学研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