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免费薅来10倍新注册用户平安好医生陷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7_1.html

疫情之下,在线医疗迎来了大爆发。

平安好医生董事长、CEO王涛透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

这是什么概念?

年,平安好医生APP总计万新注册用户,年新注册用户为万,年新注册用户为万,总体来看——平均新增用户数约为万。

图片来源:平安好医生招股书

假如按照前三年平均新增用户数计算,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以疫情期间的速度增长,那么今年的新注册用户将达到4.6亿。而目前,平安好医生总注册用户数也才3.15亿人。

不得不提的是,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免费送口罩活动给新注册用户增长带来巨大流量,因为要领取口罩,一定要下载APP。

或许正是有了大量付费参与送口罩的人,才有了大量对劣质口罩的吐槽,群众一致评价是:花了钱,收到的口罩与宣传不符,上了当。

但是至今,平安好医生也没有对“免费送口罩活动被曝是噱头营销”这件事进行任何回复。

咋回事呢?

01

免费的口罩变收费,平安好医生“一箭三雕”

1月底,有网友在投诉平台投诉,平安好医生赠送口罩活动的寄送邮费18元,但等了客服2小时,依然没有回应。

投诉详情:不发货退款不处理人工客服只是摆设;

图片来源:21CN聚投诉

过几天,有多名网友投诉,平安好医生开展免费送口罩活动,但在线下单需付18元邮费不说,拿到的口罩与平安好医生活动宣传赠送的N95口罩,质量相差很大,活动中说赠送是3MV口罩,实际拿到的却不是3M公司口罩,而是普通工业防护口罩,市场价为1元左右。

网友微博“吐槽”平安好医生免费赠送口罩劣质、图片与实物不符

图片来源:钛媒体

这种普通口罩价格不及N95口罩1/5,标准为GB-(《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不是N95的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的标准,过滤度上为90%,不及N95的95%。网友大呼“上当”:

花了18元邮费,等来的却是与宣传不符的普通口罩,平安好医生,简直就是把消费者的信任按在地上“摩擦”。

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都不得不为获取客户,花去高额营销费用。

年5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分拆的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出席上市仪式。

大股东为平安集团,按理说这是含了“金钥匙”,但在获得高额认购下,平安好医生在上市第二天就跌破发行价54.80港元。

3年下来,营收增长,利润不尽人意,但从营销费用看,平安好医生近3年营销费用增长是惊人的。

——年,平安好医生营业收入分别为18.68亿元、33.38亿元和50.65亿元,营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7.24亿元、12.38亿元和12.06亿元。

为什么营销费用如此惊人呢?

根据年报材料,平安好医生大量客户来源于平安集团保险销售员,按产品给销售员5%—25%的“抽成”,而这些费用都算入营销费用之中,营销费用高是自然的了。

图片来源:平安好医生招股书

除了给平安集团员工高额抽成,还有“步步夺金”等营销活动,也要花费高额营销费用。

“步步夺金”是平安好医生APP内的步步夺金功能,通过走路赚取健康金,再到健康商城上去兑换奖品。

活动从年开始实行,为平安好医生带来了大量新用户。据《重构大健康:创新时代商业模式的未来》数据资料,年奖励计划累计吸引了万新注册用户,平均月活用户万人(占总平均月活用户万的一半以上)。大量投入营销活动,产生了巨额费用。年“步步夺金”销售推广预提费用为约2.02亿元。

高营销没有给平安好医生带来利润,其-年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年净亏损虽有收窄,但仍然高达7.47亿元。

曾有媒体问平安好医生管理层,有没有一个“盈利时间表”,管理层回复现在平安好医生仍然在增长阶段,不能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02

在线咨询服务能否留存新用户?

回顾好医生的业绩,营收增长,但净利润近3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一边是巨额亏,另一边还不停投入费用,增长用户以“跑马圈地”。为了增加新用户,平安好医生推出了家庭医生、7*24小时在线问诊等服务。只是,许多用户购买了家庭医生服务,发现自己的“家庭医生”不能给自己做初诊,实际只是扮演健康管理师角色。24小时问诊服务,更不是诊断,而是根据患者简单描述,给出类似“多喝热水”的模糊建议。

“多喝热水”这话,我们很多直男朋友都能说,又何必到APP上问半天呢?

平安好医生在宣传上一直强调“私家医生”,“24小时在线问诊”,只是与用户印象里的家庭医生不同,不见面、不上门的“私家医生”只能提供健医院的病例材料给出诊断。

24小时线上问诊,只有平安好医生的自有团队,才能及时与咨询人进行交流,签约的兼职医师,需要等到空闲时间才能回复。

并且与“私家医生”一样,在线问诊医生只做简单健康咨询。

八妹以交流者身份,询问平安好医生“抗击冠状病*7*24小时在线义诊”,新冠肺炎诊断标准等事宜,发现平台没有诊断新冠肺炎的资格,并且与许多线下药店现在不能购买发烧药品情况不同,平台可以开具感冒、发烧药品。

平安(合肥)医院医生表示,平安好医生平台不能诊断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平安(合肥)医院医生表示,发烧、咳嗽药均可开具

也就是说,有新型冠状病*(以下简称新冠病*)感染相关症状,平安好医生不能确诊,那么可能感染了新冠病*的患者,去咨询在线医生,就是几乎没有帮助的。

在线咨询不是诊断,国家早有规定。国家卫建委规定,互联网诊疗是医生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疾病下诊断结论,并且提出治疗方案,如果只提供疾病咨询,给一些如要少吃盐、多运动等建议,没有明确诊断和治疗,这属于咨询范围。

如果对某个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告诉患者要吃什么药,医院做某种治疗,就属于诊疗的范畴,要按照互联网诊疗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图片来源:医学界

平安好医生家庭医生主要提供全天候问诊、二次诊疗、门诊挂号协助等服务,从可见资料来看,年来自大客户平安集团营收为24.48亿元,平安好医生客户总收入约为50.65亿元,那么只剩约26亿元为自营收入,去掉健康商城个人消费者约15.78亿元收入,在线医疗服务自营部分即使占30%,与约8.58在线医疗总收入比,依然只占有约1/3,其中还不乏平安集团插件的倒流。

图片来源:平安好医生年业绩公告

所以,“私家医生”来自C端(个人消费者)营收相对是少的。

那为什么个人消费者购买私家医生服务,一直只占收入很少部分?

原因之一是,“私家医生”服务即便只是像平安好医生宣传所说,职能之一帮人做健康管理,也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给出健康管理建议,或者完全依赖患者给出的资料,给出诊疗或健康管理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即便医生诊断错了,也不负有责任。

私人医生通过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