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病自己调夏季常见肠胃型感冒,用这个 [复制链接]

1#

夏季到了,现在很多居民家中常备的中成药中,总是少不了藿香正气水,因为它可以治疗因为夏季出现的中暑问题,其实殊不知我们很多人把它的功效都用窄了,可以说它神通广大在不为过了,具体多种用途可见我之前的文章(最被小看的中成药,不光是祛暑)还有很多作用。

藿香正气水的原方是藿香正气散,最早收录在北宋官方修订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沿用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久经考验、屡用屡效的一剂上好良方。这个方子原为丸药或汤剂,现今已改进为片剂和水剂。尤其是藿香正气水,更成为四季不可或缺的,治病与保健的常用良药。

藿香正气水的成分,是由中药藿香(多为广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槟榔果皮)、茯苓、白术(或苍术)、半夏曲、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的。是以味辛、微温的藿香(广藿香或土藿香)为主药。藿香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散风寒、芳香化湿、行气解暑中止呕吐和防治泄泻等功效。再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有助于藿香外解风寒,化尽湿浊。而半夏与陈皮能够降逆止呕、燥湿和胃,白术(如今改用燥湿之力更大的苍术)、茯苓能够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大腹皮可以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解表化湿,姜、枣能够调理牌胃,并使药性趋于和缓。以上诸药互相调和、相得益彰,既能解表法暑,又能化湿和中,所以在临床上经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是夏伤暑湿、头痛昏眩胸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疗效都很不错。

由于藿香正气水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所以已经成了稍懂医药的家庭中,一剂常备不辍的药物,经常用来治疗因湿伤脾胃而外感风寒,所造成的急性胃肠炎,也适合在外出旅游时,因水土不服造成的脾胃不调,以及因饮食不和,而导致的头昏目眩、肢体乏力、恶心呕吐、食少纳差、腹胀泄泻等病症。

每到春夏季节,人们都喜欢追风纳凉,喜爱冷饮冷食,或是在夜晚睡眠时不盖被子,有时就会引起腹泻,只要服上几次藿香正气水,就会立竿见影收到效果。其具体的服用方法是:每次服10毫升,1日3次,如果病情较重,可以加倍服用,一般只需一两天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在藿香正气水中,藿香(不论是广藿香或土藿香)所含有的挥发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对肠胃道起到镇静作用,还能扩张血管,促进胃液的分泌,以帮助消化。

如果明确诊断为胃肠型感冒,一般都应用藿香正气水来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让患者躺在床上,打开一支藿香正气水,将半支滴到医用的敷料上,贴在患者的肚脐,另一半让患者喝下去,一般来说,患者在15分钟内,症状就可以大大缓解或者痊愈,听诊时,肠鸣音也恢复到正常状态。当然,也可以不必贴在肚脐上,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小孩子不配合,既不喝也不让贴肚脐,就直接取藿香正气水两到三瓶放在洗澡水里面泡澡也非常方便。需要注意的是,对酒精过敏的成人与儿童,都不能口服藿香正气水。如果皮肤对酒精过敏,也不要外用。

还可以用来治婴幼儿腹泻。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6层,放在患儿的肚脐处,然后将藿香正气水先放在水中预热,等到药温适宜的时候,把藿香正气水倒在纱布上,直至充盈不溢为度,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在纱布上,再用医用的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来,每日做2-3次,一般2日内即可见效。但是对于腹泻较重、中度以上的脱水患儿,还应及时地进行补液。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肠胃型感冒的案例:

案例一:儿童上吐下泻伴随发烧解决办法,这个案例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可能因为吹空调的原因造成了上吐下泻不止,不能进食,还伴随有发烧!这位妈妈第一时间求助于我,通过描述判断为肠胃型感冒发烧,于是让其买藿香正气水服用,在家鲜姜刮背部膀胱经!后来按照我的方案执行,后来回访用了我的方法之后就不上吐下泻了,也不发烧了,精神也很好了,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不妨也试一试!详情请见聊天记录截图:

案例二:(通过学习解决孩子发高烧)张老师您好,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健康的重要性。怎样预防小儿生病,湿疹,小儿发烧,腹痛腹泻,便泌等,小儿生病了我该怎么调理正确治疗方法,现在我不害怕了,学习了张老师教的方法,可以很快的调理了。上完张老师的课那天晚上我7岁的儿子发烧到38.8度,我就给他用藿香正气洗澡,给他推清天河水穴位,揉二人上马穴位,拿列缺穴位,慢慢的汗就出来了。汗越来越多,边流汗边喝温水,体温就慢慢的下来了,过了两个小时儿子就找我要东西吃,给他熬了一碗小米粥给他吃了。第二天早上起床精神好的很就上学去了。我老公开始还不相信叫我弄去打针,每次打针自少要打三天。通过边学边用我决得很好。我还想上张宇老师的课,决得这几天时间态少了,学好了可以调理自己,家人,朋友,让大家少走弯路。下次有机会一定还上张宇老师的课。

总结了这么多使用藿香正气水的运用是不是瞬间感觉它神通广大,以后只要出现以上病症不妨试一试,说不定出乎你的意料!

迅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