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热感冒的对症用药大全 [复制链接]

1#

医学指导:广州医院儿科张费通副主任医师

秋风渐起,昼夜温差加大。上周起,医院的儿科门诊秋季腹泻和胃肠型感冒病人明显增加。其中,广州医院这类病人的接诊量约比往常增加一倍。医生提醒家长,进入白露后晚上较凉,要注意给儿童盖好薄被保暖腹部,万一腹泻可在家煲咸粥水喝。

记者从广医三院儿科了解到,上周起,秋季腹泻和胃肠感冒病人明显增加。“以往类似病例可能只占儿童总门诊量的5%左右,现在占10%。”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费通告诉记者,医院多,病人相对分散,医院门诊量增长没那么迅速,预计接下来增城、从化、医院该类疾病的门诊量会较快增长。

秋季腹泻主要经口传播,如果孩子一天腹泻次数在5次以下,小便多、精神好,家长可在家煲点咸粥水给孩子喝以补充水分。张费通提醒,“不少家长认为不给小孩吃盐才好,其实不对,因为腹泻容易脱水,更要吃点盐,或者购买思密达、妈咪爱等益生菌类肠道药物来调节肠胃。”一旦日腹泻次数超过5次,伴随发烧、胃口差或精神差、呕吐等,就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严重脱水。预防胃肠型感冒则要注意,腹部受凉容易引起痉挛,也会出现咳嗽、鼻塞、腹部疼痛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最好及时就医。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变干燥,儿童饮食上要注意补充水分,张费通建议,可多吃苹果、橙子、猕猴桃等水果,也要注重摄入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食品。另外提醒家长,晚上睡觉注意给孩子肚子上盖好薄被,少开空调。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想了解更多健康保健知识,请长按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每年的七八月份暑热之气正盛,地上湿气上蒸,人体脾胃容易感受湿热之气而影响正常运作。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胃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因此,炎炎夏日,人们常吃冰凉的食物为贪图一时之快,殊不知,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中医治疗湿热以芳香化湿为主,并配合健脾利湿来调节,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丸为传统中成药,方中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故藿香正气丸能散郁除湿,具解暑祛湿、和胃止呕、芳香化浊的功效,主治外感、中暑、头晕、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症,尤其对于那些因吃了冰凉的食物后,脾湿胃浊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呕吐、泄泻、脘腹胀满的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藿香正气丸为暑夏人们药箱里必备的常用药。另外近年医学研究发现,霍香正气丸还有其他新的功效,如可醒酒,夏天人们常聚在一起喝冰镇的啤酒,常常因饮用过量,嗜睡,呕吐恶心,严重的2-3天仍头昏、乏力、不思饮食,口服藿香正气丸可醒酒解醉,增强食欲,有振作精神的作用。藿香正气丸还可止腰痛,如湿邪重浊,四肢乏力,不思饮食,伴腰痛酸重者,可服霍香正气丸。每日按量服2次,连服5日,腰痛症状可明显减轻。

佛慈藿香正气丸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有解痉、镇痛、镇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用于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荨麻疹、酸中*、体癣皮炎等。浓缩丸: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兰州市城关区南滨河东路号(省教育厅东侧)佛慈养生堂。

每日8点30—下午9点

养生堂地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