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暖心为应对流感高峰,医院的这些退休 [复制链接]

1#

致敬!

年入冬以来,我市流感持续高发,特别是进入去年12月以后,儿童中流感病例数急剧攀升,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中,流感疫情上升较快。

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是北京乃至全国患儿家长最信赖的医疗机构之一。为了应对门诊高峰,让更多的患儿迅速得到治疗,在这里不仅在职医生格外忙碌,一批退休的老专家也主动增加了出诊次数,延长了接诊时间。他们谦虚地说,

我们也就只会看看病。

但就是这简单的“看看病”,安抚了不少患儿家长的心。

陈宝玉

三成患医院

上周四晚上6点,已经在门诊忙碌了一整天的陈宝玉拎着自己的小饭兜走出了门诊大楼。这一天,她从早上7点半出诊,一直坚持到下午6点,“累得不想说话。”拿起小饭兜,医院的职工餐厅。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女儿正在职工餐厅等着她一起吃晚饭,然后女儿再开车带着妈妈一起回家。“我医院工作,也是这个大家庭中最辛苦的两个人。”

流感高峰来临之后,陈大夫虽然很忙,但很适应。“说实话,医院工作了40年,一直都很忙。”陈大夫说,到她的门诊来看流感的患儿,有三成左右是医院来看病的,他们完全可以就近就诊。“今天有个5岁的患儿,发着39度的高烧,被父母带着一天里跑了4家医院。”陈大夫说,其实这个孩子得的就是今年最常见的流感,4医院就完全有接诊能力,但家长一天带着孩子跑了4家医院,不仅大人折腾,孩子更受罪。“医院治疗普通流感的诊疗流程都差不多,治疗方法也基本上一样,疾病的康复有一个过程,需要等待。”

现在,陈宝玉坚持每周出四天门诊,倒也不觉得辛苦,特别是病人不太多的中午,她总会和另外3个大学同班同学一起吃午饭,“她们仨退休之后也来出诊。”每天这段“同学兼闺蜜”的相聚时光,也能让一上午的辛苦烟消云散。午饭过后,四姐妹又分别到不同的诊室,迎接下午就诊的患儿和家长。

宋淑媛

73岁老专家自觉打击“号贩子”

“来,张嘴,‘啊’一声,看看嗓子。”昨天一早,73岁的退休内科主任医医院3层的8诊室里,开始“像上了弦”一样地接诊。第一个患儿是个感冒的孩子,宋大夫举起了手电筒,拿着压舌板,想用30秒钟来结束看嗓子的过程。不过刚刚3岁的孩子还不太会配合,爸爸妈妈就在旁边“啊”“啊”地给孩子做起了示范。

一声声“啊”在诊室里此起彼伏,忙碌的一天在“啊”声中开始了。宋淑媛是医院的“老人”:年,她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我们那批一共有30名同学,医院。”医院,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在这里,宋大夫不仅练就了过硬的医术,也收获了家庭,她的老伴儿也在医院工作,“他和我坐着一辆车来到医院,现在在神经内科工作。”

如今,年过七旬的两位老专家都坚持出门诊,宋大夫每周出诊四次,为此,老伴儿很有意见,总是让她少出门诊。去年进入12月以后,儿童流感患者明显增加,很多孩子长时间高烧不退,医院的门诊压力陡增。按照计划,宋大夫每天的门诊时间从上午7点持续到下午3点,但流感高峰期,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及时看上病,73岁的宋大夫把工作时间延长到晚上6点,“晚上回到家里,我发现自己的腿都肿了。”

年纪大了,多少有点基础病。宋大夫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出诊时,坐在诊室里看病超过1个小时,就会有护士走进来,轻轻地提醒她,“宋老师,您腰不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吧。”这次流感来势汹汹,再加上工作强度大,上个周四,宋淑媛看完门诊回到家里,发现自己也“中招”了。刚好周五周六她休息,“我在家里狠狠地吃药,从早到晚吃药。”周日一早,宋淑媛又出现在诊室里,“一进诊室的门,我就觉得自己的病都好了!”

闹流感的这段时间,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不少。十多天前,来了一个30多岁的女士,跟宋大夫说,“我家孩子以前生病找您看得挺好的,您帮我加个号吧。”宋大夫虽然也很累,但体谅家长不容易,就给她加了一个号,但直到晚上这位“家长”也没带着孩子来看病;前两天,这位“家长”又来了,说要给妹妹的孩子加个号。宋大夫没想什么,也给她加号了,但是等到晚上,还是没见到这位“家长”;转天,这位“家长”又来加号了,宋大夫突然明白了,“这可能是号贩子啊!”于是,她很严肃地说:“你是家长吗?”那人什么都没说,转身就跑了。宋大夫的老伴儿在神经内科出诊,更是一号难求。“老伴儿只给有病历的复诊患儿加号,号贩子竟然模仿笔迹做了个假病历,老伴儿一眼就看出来了,大声斥责号贩子,‘是不是要我把你送到派出所?’”

说到这里,宋大夫笑了起来,“我们老俩口还主动打击号贩子。”

张锡沛

练就一双甄别危重患儿的“鹰眼”

“最多的一天接诊了个患儿!”在医院,张锡沛是出了名的精力充沛的退休专家。63岁的张锡沛退休后一周出诊四天,“医院比较忙,医院本来男医生就少,我体力精力好一些,就将出诊时间动态调整到一周出诊六天。”

一位60多岁的医生,是如何坚持一周出诊六天、每天面对数百名患儿的?张锡沛的秘诀之一是把工作之外的时间主要用来休息,“每天晚上我7点多就休息,为的是第二天早上4点就能起床。”

凌晨5点北京的景色张锡沛最熟悉,“早点出门,路上不堵车。”5医院后,他会在办公室歇一会儿,不到7点,他就会出现在2楼的诊室里,“我会先按照最近一段时间儿童高发疾病特点,整理一下电脑里面的模板,这样在接诊时就能提高效率。”7点整,门诊叫号系统开始工作,张锡沛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去年12月的流感高峰来临后,张锡沛将接诊时间延长到下午6点,“其实我早上5点多出门上班,到下午5点后确实有些累,但看到白班时段挂号的患儿还在排队,必须得坚持一段时间。”

张锡沛曾经在急诊和重症科室工作多年,这让他练就了“鹰眼”,能在一群常见病、多发病的患儿中间快速识别出需要格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