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现今人们对于“湿气”两字比较熟悉,但大多数人其实对于“湿气”并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肥人多湿”,所以很多商家也借机推出了很多“祛湿”的减肥产品,纵观其中,大多使用“清利湿热”的方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也并不对症现今大多数人,因为现今人们多呈现“寒湿”证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这么说。
岭南为何多“寒湿”?
首先可以从地域气候和文化特征这一点来说,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曾说道:“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地势使然也”。
而我们先从局部开始看起,清代广东名医何梦瑶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岭南气候条件下人体病变的规律,在《(医碥中湿》中说:“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疏汗出,气多上。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
并认为湿邪“上中下外,无处不到”,他指出岭南人“冒雨卧湿,岚瘴薰蒸,外感湿气”“饮食之湿,脾土所生之湿本乎人,皆自内出”。
由此可见,岭南地区“人多中湿”。究其原因有四点:
一、东南沿海属海洋气候,雨季频繁,台风颇多,且地下水位较高,红土固含大量水分,导致空气相对潮湿,故其民患病多湿。
二、岭南全年日照较长,平均气温偏高,终年以炎热气候为主,少有严寒。根据阳气四季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岭南地区一年四季阳气耗散太过而收藏不及,故其民多阳虚寒湿。
三、岭南居民尤其是沿海地区居民,进食海鲜较多,海鲜多性寒,久食易伤阳蕴湿。
四、岭南地区凉茶文化盛行,其民误以为气候湿热则人体内亦多湿热,于是常饮清热泻火祛湿之凉茶或以薏苡仁、土茯苓煲汤,殊不知外热则内寒乃阴阳之规律,正如盛夏炎热而地水偏凉,冬季寒冷而地水偏温是也,薏苡仁、土茯苓虽可祛湿,然亦可清热,阳气受伤则寒湿内生。
生活方式导致人体多“寒湿”
这些地方并不能代表整体,那为什么说全国大多数人都如此呢?这点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特征有关系,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长期熬夜。今之人多长期熬夜,上至七八十老者,下至三五岁孩童,或因手机娱乐,或因工作繁忙,均少有休息,故人体阳气耗散太过而又得不到涵养补充,以致阳虚而寒湿内生。
二、饮冷时尚。今之人以饮冷为潮流,动辄大饮冰冻饮料,无冰不爽,无冷不欢,大伤脾胃阳气,酿生寒湿。
三、凉茶盛行。凉茶文化全国盛行,清热祛湿凉茶随处可见,然今之人不识体质之异,不顾寒湿之患,甚者家中常备、肆意饮之,久而久之,阳气渐衰,寒湿内盛。
四、错误运动。夜间打篮球、夜间健身馆健身、夜间跑步等。自然规律是夜间阳气以收藏为主,人应以静为主,不可过度体育锻炼。我一般建议大家可以晚饭后散步;过量运动也不可以,许多人认为运动就一定要多出汗,出汗就是排毒,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中医学认为,血汗同源,精血同源。适量出汗是机体的新陈代谢,过量出汗则消耗人体阳气,消耗精血物质基础。
五、空调普及。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夏天使用空调的人群越来越多,空调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空调的温度被越降越低,导致人体阳气受伤,故而出现今之儿童常患过敏性鼻炎,今之成年人感冒常反复发作等所谓的“空调病”。
六、药邪损伤。今之医者遇病擅用大量针水(中医学认为,此为水邪)或苦寒清热解毒之剂,不辨人体寒热,不顾正邪盛衰,盖以为咽痛、口干皆热盛,不查舌淡胖、苔白腻而脉沉细弱,不知此多为上热下寒、上盛下虚之证,不识咽痛可有寒邪所致,口干可因寒饮不化,过用寒凉药物或大量针水更加重阳虚寒湿。
“寒湿”有什么危害?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寒湿”的危害,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它会引起什么症候。
一、外寒引动胃饮:寒湿之邪逆于上,则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裹。
二、寒饮结于咽喉:上不得吐,下不得咽,则会出现如有异物感之梅核气。
三、外寒引动肺饮:肺失宣发则恶寒,肺失肃降则或咳或喘。
四、寒饮停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或胃反流:胃失温养,络脉不通,则胃痛喜温。
五、寒湿下注肠腑:分清秘浊气化失司,则下利;肠腑络脉失养,阻滞不通,腹痛喜温。
六、寒湿客于冲任、胞中:阻滞经络气血,则下腹冷痛、宫寒不孕、带清稀量多。
七、寒湿痹着腰部:腰者,肾之府,故可出现腰中冷痛之“肾着病”。
八、脾肾阳虚,寒水泛溢: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脾肾阳虚可致水湿内停。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寒水不化,则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九、寒湿致瘤:阳虚生寒,失运成湿,寒湿易凝,凝致痰瘀,痰瘀结。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云:“积之始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也,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
《灵枢水胀》又云:“所罩何如?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抟,气不得荣,因有所系,而内著,恶气乃作,痕肉乃生。
所以我们的核心应该是“病多寒湿,法当温化”,而不能一说起来就是“祛湿排毒”,尤其不能过于寒凉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