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举行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刘垠

8月12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汽车行业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江苏镇江举行。论坛以“交叉融合面向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主题,围绕产业重构下的学科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面向产出的专业建设与推进路径、交叉融合下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创新创业机制探索与实践等展开讨论与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江苏大学原副校长陈龙教授主持。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影响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变量。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任何级别、任何领域都需要卓越工程师。除了在基础理论、创新、工程方面的素质提升之外,还要有学科交叉、融合思维的参与,通过协同合作、协同创新实现全要素、全生态链整合,赋能卓越工程师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这正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未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及产业人才供需两端的桥梁作用,为企业输送人才,为国家培养人才,全力做好人才培养及人才评价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颜晓红教授表示,当前世界汽车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变,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趋势,给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工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迫切需要汽车专业高等教育的呼应和支撑。面临“新四化”带来的技术变革机遇,我国汽车工业目前面临专业人才不足、优秀人才“一将难求”等问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偏离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论坛以“交叉融合面向未来”为主题,对于促进我国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汽车行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持续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项昌乐教授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由传统交通工具向绿色智能移动空间转变、汽车产业链向跨界融合的交叉型产业生态体系转变,从而推动车辆工程学科体系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变革。他强调,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精英人才,构建车辆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重点解决协同提升知识、素质与能力的问题,通过搭建贯通多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践行专业认证标准的管理体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体系,推动新时代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丁荣军教授认为,运载装备产业升级需要新技术驱动,智能运载装备技术与人才需求巨大,培养智能运载装备产业人才,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共性技术为平台,行业应用为依托,同心多元,引领技术不断创新。在人才协同培养方面,他强调高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打好“基本功”,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搭建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体系、多模式多途径的培养机制、产学研多主体培养,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与人才协同培养推动智能运载装备产业发展。

大会开幕式举行了“行业人才培养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同时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启动仪式”。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教授说,目前机械类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学生接触“真问题”少,人才培养专业面过窄、校企深度不融合等问题,破局需要持续探索和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养卓越创新工程人才。教学改革的重点要从传统工程教育的“精耕细作”转变为新时代急需的“宽广厚实”。他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多重举措,通过产教融合,以“真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执行力,解决选题难、动手难、推进难、创新难等问题。

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教授认为,在燃煤发电占比不变的现状下,强混合动力汽车是降碳主力,新能源车降电耗助力降碳。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此外,他表示卓越工程师要从文化、环境和各层次教育筑起,要有容许科研失败的科学态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科研的机会等。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部部长蔡杰分享了广汽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数字化能力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从行业经验来看,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人”的转型。

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指出,智能汽车是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快速应对未来智能汽车竞争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懂汽车的“软件+AI”新型人才。通过工具链助力智能汽车人才培养,一方面增加软件和AI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工具链助力,建立实践环境,与产业结合,满足实践需求。

本次大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共设置1场全体大会、2场闭门会议、4场主题分会场、38个主旨报告,覆盖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热点话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