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和感冒有什么区别?得了流感该怎么办?近段时间,我国多地流感呈高发态势,有的家庭全家中招,医院门诊也是人满为患。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12月17日,湖南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文爱珍教授表示,普通感冒常由于受凉或鼻病*、冠状病*、细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不强,症状较轻。而流感是由流感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其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文爱珍主任介绍,感染流感后一般表现为发热、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关节酸痛,腹泻、呕吐等,多为自限性,在发病后3至4天退热,症状好转。流感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它引起的并发症,如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脓*性休克等。
“流感对人群普遍易感。”文爱珍主任表示,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65岁的老年人,妊娠及围产期妇女、伴有慢性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此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也是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流感?文爱珍主任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为优先接种对象。
此外,流感病*还可以通过污染的双手接触口腔、鼻腔、眼睛黏膜而感染。因此,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口罩相当于一道防线,不止健康人要戴口罩,流感患者也要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建议适当地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新鲜。
“加强锻炼、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多饮水,饮食清淡易于消化且营养均衡。”文爱珍主任表示,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从根本上增强人抵御病*侵袭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通讯员田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